全球球精选!不要让女性成为话题焦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2023-04-03 19:43:55

正文摘要:

被称为“脱口秀天才少女”的李雪琴近日新添一个“身份”。中国工商银行发布的全体员工倡议书《恪守异性相处尺度,拒绝职场“零”距离》,要求异性员工避免单独约饭;宋轶宣传新剧,却因海报中带着“好嫁风”一词被骂多次道歉;货拉拉女子坠车一案细节公布,司机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正式批捕……看着这三个和性别相关的新闻,我感受到的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而翻阅新闻下的评论,更是给人带来一种悚然的焦虑感,让人很难想到这些事情发生在2021年。之后,女孩在车上再次拒绝了到达目的地后的卸车搬运服务。随后,女孩又两次提出车辆偏航,并要求停车。不要让女性成为话题焦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被称为“脱口秀天才少女”的李雪琴近日新添一个“身份”。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份”,她为什么能够新添这个“身份”?关注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回复“李雪琴”,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资料图】

这几天,新闻君看到了几个新闻。

中国工商银行发布的全体员工倡议书《恪守异性相处尺度,拒绝职场“零”距离》,要求异性员工避免单独约饭;宋轶宣传新剧,却因海报中带着“好嫁风”一词被骂多次道歉;货拉拉女子坠车一案细节公布,司机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正式批捕……

看着这三个和性别相关的新闻,我感受到的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而翻阅新闻下的评论,更是给人带来一种悚然的焦虑感,让人很难想到这些事情发生在2021年。

性别对立下的荒诞

工行倡议

先说工行发布的这个倡议书,不知道大家看见下图的要求时是什么感受:

这样看可能不够形象,没关系,这里还有更加直观的小漫画:

Emmmm……怎么说呢,我乍一眼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什么营销号在给年轻男女灌鸡汤,类似前几年流行的“不能让女友外的异性坐副驾驶”云云。仔细一看,好家伙,这玩意居然是出自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之手。

我寻思,就是上学的时候班主任防早恋都没这么清楚分明地列过吧,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成年人的职场,反倒比高中教导主任还要严防死守呢?

这很难不让人想起,鲁迅先生那句著名的话:“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当然了,工商银行之所以会提出这种倡议,也有其动机的:防止职场性骚扰,这本身是其实是一件好事。然而,初衷是好,方法却显得非常离谱。因为担心男上司会性骚扰女下属,就干脆把所有男性和女性的物理距离完全隔绝。这样做就能起到作用?

男女对立

恐怕是以后异性同事提出什么请求,都不要帮;和异性同事有关的活动,一律不参加;甚至在茶水间里见到一个异性同事,都得犹豫半天要不要进去……男女之间就不能有其他正常的交往了吗,这规定不就是典型的一竿子打翻所有人?大清都亡了100多年了,我们怎么还越来越保守了呢?

当然了,这种极端的行为和当今男女对立的舆论风潮不无关系,就拿宋轶这件事来说,她被骂到道歉也不过是因为一条宣传微博,再具体点说其实就是因为三个字“好嫁风”。

有网友指责称宣传文案中的“好嫁”透露出一种连穿衣目的都是取悦别人的错误观念,认为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但事实上,“好嫁风”不是什么新词,就是指代了一种定义模糊的穿搭风格,“这样穿看起来很纯净、和美,有一种待嫁闺中的淑女感”。

词语本身并无错处,但放在性别对立的大环境下,一下子就变得“大错特错”。

随后,宋轶几番编辑微博,将“好嫁风”去掉,并将海报中的文字手动打叉,分别改成了“优雅风”、“温婉风”和“清新风”。

过犹不及

谁该为悲剧负责?

在互联网语境下,性别或许是舆论场上的最大分歧。特别是一系列女性受到侵害的新闻引发大量关注之后,本就存在的性别对立在女权和男权的斗争中走向极端,性别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政治正确”。

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文字和言论都被放在了放大镜下一点一点审查,稍有疏漏,舆论狂潮便滚滚而来,撕他个昏天黑地。互联网上的男男女女们陷入了舆论的对立,这种对立让他们对性别产生了焦虑和不信任感。

货拉拉一案中的女孩,显然就是这种焦虑的受害者。女孩与司机的主要矛盾,是女孩拒绝了司机的付费搬运服务,期间让司机等待了不少时间,司机曾多次催促。

之后,女孩在车上再次拒绝了到达目的地后的卸车搬运服务。司机提前通过货拉拉APP抢接了下一单业务,为节省时间更改了行车路线。随后,女孩又两次提出车辆偏航,并要求停车。因司机未予理睬,女孩起身离开座椅并将身体探出窗外,导致坠亡。

细究下来,其实双方都没有什么大错,不过是一个心疼钱,一个心疼时间。这是个双方缺乏沟通酿成的悲剧,但平心而论,女孩为什么会因为一点点口角就选择如此极端的跳车呢?她为什么会觉得从高速行驶的汽车上跳下会比继续待在车上更有安全感?

性别焦虑

她害怕,这种怕更多来源于她内心的焦虑。试想,在一个荒僻无人的路上,她看着多次偏离路线的货车表达了担忧,但司机始终不理不睬,这时候,以往看过的案件,一起涌上心头,在环境、对话、曾经看过的各种事件的心理暗示下,缺乏安全感的女孩,选择了可能未经实践的自救方法——跳窗。

这是一场无比荒谬的双重悲剧,在性别焦虑之下,明明双方只是缺乏沟通,却最终一死一罚,一方丢了性命,一方无妄之灾。

追求平权本是好事,却不知为何在舆论的煽动下变得越发偏激,逐渐演变成了性别对立的荒诞。互联网上,人们乐此不疲地为性别站队,双方势均力敌,靠简陋招式坚定捍卫己方50%的人口。

在这种激烈到过犹不及的氛围下,性别成为一种舆论场上的焦点,大家小心翼翼,生怕成为下一个舆论场上的被攻击者,将性别的对立加深到了极致……这难道是大家所希望看的吗?

网络舆论掀起的性别焦虑,是一场偏离初衷的对立战。保护女性没有错,但这样保护女性,从一开始的方向就是错的,这是舆论焦虑下的矫枉过正。将男性和女性群体区别对待,要保护女性,就必须对男性重锤出击;要保障女性的权利,就必须增加男性的义务,一个不小心失衡了,男性女性只会相互仇恨,彼此无法产生信任。

结语

跑偏了的男权女权,将平等推的更远。事实上,有问题的永远都是少数人,男性并非全是人渣,女性也不是天生的“弱者”,被特殊关照下的女性难道不是另一种歧视?女性真正所需要的平等,是更包容的环境,更公平的机会,更友善的声音,以及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所需要的从来都不是男权或是女权,而是作为人所应该拥有的一视同仁的人权。

作者:张文栋

美编:储雨媛

推广:黎晓燕

文化产业新闻:

创建于2013年4月,微信内创建最早、最有价值的文化产业咨询平台,在业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中国文化报》曾做专访,刊发题为《生产高品质内容,做专业自媒体平台---文化产业新闻:不做新闻的搬运工》的报道。发送最新行业动态和分析报道,链接政府、企业、学界的信息中转站,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学习、交流、宣传的必备工具。

不要让女性成为话题焦点相关阅读:

《奇葩说》辩手东北英语姐:女性要敢于追求向上的自由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尽管调侃自己是“灶台旁边的小煤油灯”其他选手则像天上的星星,《奇葩说》辩手东北英语姐还是因一番中年女性职场困境的言论引发了讨论,不少网友称她接地气、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杨幂则称她三观正,给了自己很多思考。

综艺节目之外,东北英语姐是位中年辞去安稳工作的创业者,也是活跃在抖音等平台的短视频博主。她说,自己是普通中年女性中的一员,这个群体的声音需要被社会所听到。关于女性的话题越是被社会广泛讨论,越能带来改变和进步。

想替天上没被点亮的“小星星”说话

在《奇葩说》中,东北英语姐说想替“大海里的每一滴‘海水’,还有天上那些永远没被点亮的‘小星星’说几句话”。在她认为,中年女性在职场中面临太多质疑和困境,但这个群体沉默隐忍,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节目中,她说“面试官对中年人总有一些误解。要么觉得中年人的‘肝不新鲜’,加班加不过十二点;要么觉得女性要照顾家,照顾孩子;如果你结了婚还没有孩子,那更被嫌弃。”“关心我怀没怀孕的人不是我老公,而是老板。”东北话和英语无缝切换,综艺“笑”果十足,但这些话也让一些网友“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

“我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说一说我们自己。”东北英语姐说,节目中的呈现都是自己多年的切身感受。女性在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无法捅破,在很多领域,女性的职位和收入都低于男性,职场机会也更狭窄。在家庭中,很多中年女性言必称老公、孩子,却唯独没有“自我”。

节目中的阐述让许多人觉得真诚、接地气,很多女性到东北英语姐的社交平台留言,倾诉自己在职场和感情中的困惑。“她们认为我说出了她们想说但不敢说的话,这些留言让我觉得欣慰,也看到了发出声音的价值。”

2020年,女性议题经常成为舆论场的焦点话题。在东北英语姐看来,这是件好事。“女性话题被探讨,无论是赞同还是争议,都能让女性被这个社会所‘看到’,更能够推动性别的平等和进步。”

曾为公务员的东北英语姐。

享受人生的不确定性

两年前,东北英语姐从令很多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辞职,成为一名英语教育领域的创业者。人到中年告别安稳,过上“每一口食都要自己刨”的生活,东北英语姐说过程不易,但自己很享受这种不确定性。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要折腾,但我一直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东北英语姐说,自己找准方向之后就会坚定前行,“我从来不在意任何人的眼光,没有任何人的声音能羁绊到我”。

创业经历谈不上一帆风顺,尤其是2020年疫情暴发让很多事情变得更难。“创业第一年在混乱中活了下来,紧接着疫情就像一个雷扣了下来。”东北英语姐说自己现在“每一天都生活在海浪当中,分分钟会爆”,但这些挑战也历练了自己。

“很多人求稳,但什么叫稳?不是不被开掉就是稳,足够多的本事才是稳,在哪儿都能活。”东北英语姐认为,即便面临种种不确定性,但迎接挑战就好了,在变化中提升自己,能力才是立足的根本。

离职后,东北英语姐还成为了一名短视频博主,粉丝量逐步累积。这些不同的挑战给了她更多的机会。“我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在挑战更多未知的过程中,我也在享受这种不确定性。”

女性要勇于追求向上的自由

在工作中,东北英语姐常和中年妈妈们交流。据她的观察,中年妈妈们大都很忙,操心老公孩子、公公婆婆,操心工作上的事儿,整个生活被自己之外的事情所占满。“我很想鼓励中年女性,无论在家庭、职场中承担什么角色,一定不能放弃我们自己。”

在她看来,女性应该勇于追求向上的自由,不要囿于眼前的安稳。“一些眼前看似的自由却会让人陷入向下的生活,如果你不积极拥抱这个变化的世界,可能会被甩出去,不要懒惰。”

说到自己的经历,东北英语姐说,尽管一直有很温暖的环境,不需要过多挑战自己,但始终自我严格要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自省,“很怕松懈下来就会垮掉”。

“迎接变化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这就像是健身,痛苦之后会很爽。如果一直躺着,会被时代抛弃。到时候诉苦说自己什么都不会,这就是自己的问题。”

“我相信女性的力量是无穷的。”东北英语姐说,未来还将持续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更多女性话题,挖掘生活中的细小瞬间,和更多的女性一起互相鼓励,传递更多的勇气和力量。(记者 冉文娟)

以上就是关于不要让女性成为话题焦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0 西南美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