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安 康 甜咸大战
端午将至,一年一度的甜咸粽子大战又拉开了序幕。豆沙、蜜枣、蛋黄、鲜肉……甜咸两党为了自己最爱的粽子能勇夺C位,每年都要大战三百回合。
甜党们认为清香的糯米和清甜的豆沙最相配,咸党们却觉得咸肉的油脂沁入糯米才能成就一颗好粽。当然,也有人别具一格独爱那颗清纯不做作的白粽。
(相关资料图)
端午食粽 甜咸之争的由来
粽子的甜咸之争其实由来已久,追溯历史,寻其因由,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我们主食为咸、辅食为甜的饮食习惯。南方产稻米,米饭是日常主食,米粽自然也被视作主食,因而多为咸口。北方以面食为主,稻米做成的食物通常作为点心,自然是甜口的。
二是粽子作为一种具有仪式感的节庆食物,需要配一些贵重难得的食材。古时北方甜味难得,因此节庆食物多为甜口,而南方吃甜则比较日常,节庆食物多配上比糖更“奢侈”的肉。
端午食粽的历史
关于粽子,不仅现代人有甜咸口味之争,古代人也有同样的选择困难。
在晋代,端午食粽就成为了全国性的风俗。到了南北朝时期,有了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不同品种的粽子。宋代《岁时广记》记载:“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
所以甜咸之争结束后,南北吃货们可能还得为粽子形状哪种更正宗一决高下。
其实,不管你是喜欢包长条形的枕头粽,还是愿意包三角形的角粽,也不论你在里面放上或甜或咸的哪一种馅料,归根结底,一颗粽子之所以能被称为“粽子”,那一勺白玉般晶莹饱满的糯米才是其精髓所在。
甜咸一勺米 端 午粽香情
“彩缕碧筠粽 香粳白玉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一勺米 一颗粽
莹白的糯米在清水中浸泡,包裹进深绿的粽叶,经过高温蒸制,变得晶莹剔透,绵软润滑,粽叶的清香沁入粒粒糯米,萦绕于唇齿之间,端午留给现代人的念想才最终得以满足。
糯米又称江米,由糯性稻谷制成,呈乳白色,粘性大,一般呈细长形或椭圆形。
播种、返青、分蘖、抽穗、结实、成熟……在成为一只合格的粽子之前,一株稻要历经七八个月的风雨,在饱经风吹日晒之后,最终才能长成一颗颗白白胖胖的米粒,化身成为我们口中的端午美食。
在稻花开放之后,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稻穗就生长成熟了。
无论甜咸,一粒米一粒米紧挨着抱成团才成就了这一口美味,每一粒米都那么努力,所以吃粽子的时候,不妨先抛开甜咸成见,细细品味这来之不易的糯米香。
甜粽子,咸粽子,不同的南北风味。
一勺米,一颗粽,一样的端午粽香。
X 关闭
Copyright © 2002-2020 西南美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邮箱:39 60 29 14 2@qq.com